外省資訊
平臺建設申報!武漢現代人力資源綜合服務平臺規劃出爐(附建設時間表)
湖北省人力資源服務業將迎來重大變革!武漢現代人力資源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方案正式發布,計劃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打造人力資源服務的"淘寶網"。到2027年,目標實現平臺入駐機構3000家,服務就業創業1000萬人次,帶動全省行業營收突破2000億元。
武漢現代人力資源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方案申報免費咨詢:15855157003(微信同號)
深耕項目申報13載,我們為安徽、湖北、江蘇、湖南、四川、陜西等重點省份的企業提供“前期規劃→中期培育→后期申報”的全流程服務。我們不僅是材料專家,更是您的戰略顧問,精準匹配政策紅利,確保每一項關鍵認證成功落地。
為展現我們的專業廣度,以下是我們精通的部分項目矩陣:
資質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
研發平臺: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技能大師工作室;
智能綠色: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綠色工廠、兩化融合;
專項榮譽:首臺套、老字號、質量獎、科技成果評價;
知識產權:專利、商標、版權、軟件著作權;工商財稅同步提供專業規劃。
選擇我們,就是選擇一個全面、可靠的成功保障體系——讓您專注核心業務,將專業的事交給我們。
貫徹國家關于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統一規范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安排部署,把握“立足湖北、依托武漢、輻射中部和長江流域、面向海內外”的目標定位,按照線上“淘寶網”與線下“廣交會”相結合的綜合運營模式,加快打造以供需對接為基礎的武漢現代人力資源綜合服務平臺,為促進人力資源價值發現和供需精準匹配提供重要功能支撐,為促進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提供重要功能載體,更好面向全國乃至全球集聚各層次人才,制定本建設方案。2026年底,平臺全面建成并上線運營。2027年底,力爭實現平臺入駐人力資源服務機構3000家以上,服務就業創業1000萬人次以上,帶動全省人力資源服務業營收突破2000億元。
一、重點任務
(一)做實人力資源數字底座
1.加強數據歸集。歸集全省城鄉勞動力資源基礎信息、企業用工需求及崗位信息、勞動者就業創業需求,融合人社、教育、公安、民政、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信息及數據,支持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共享數據信息,夯實支撐人力資源供需對接的數據基礎。(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數據局)
2.統一數據標準。完善人力資源數據指標體系和技術標準,建立全省統一的人力資源數據目錄,按照人力資源數據基礎庫、主題庫和共享庫分類動態管理。通過實時更新、多維度校驗、權限管控等手段,構建可信數據空間。(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數據局)
3.開發數據模型。積極部署基于智慧公共底座的人工智能模型,持續導入政策、信息和業務數據,打造“人力資源數智大腦”,為供需智能匹配、快速撮合交易、政策精準推送、人才發展預測、勞動關系風險預警等各類應用服務提供AI能力支撐。(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數據局)
(二)做強人力資源線上服務平臺
線上服務平臺由省人社廳負責建設,建成后供各地統一使用,各地不再新建線上人力資源服務平臺,已建成運營的逐步接入全省統一平臺,實現“一張網”一體化運營。
1.搭建人力資源綜合服務門戶網站。針對公共服務機構的普惠性服務、市場化機構的定制化服務、企業用工的專業化需求、求職者的個性化訴求,設計多維度交互式用戶服務界面,打通線上溝通、業務對接、質量管控、過程監管等渠道。(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數據局)
2.開發人力資源供需對接公共服務系統和市場化服務系統。公共服務系統主要為企業和勞動者精準畫像,智能推送適配信息,滿足人才流動、就業保障和人力資源開發等公共服務需求;市場化服務系統主要為企業、勞動者和人力資源、金融、法律、稅務等第三方機構,提供一站式數字化人力資源供需對接服務。(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數據局)
3.提升平臺服務能級。從政策、數據、信用、服務4個層面賦能平臺建設,提升平臺要素集聚能力。政策賦能,全量歸集人力資源相關政策,實時動態發布、精準推送、及時兌現。數據賦能,開放共享公共服務數據,按規則導入其他各類數據,通過數據融合提高匹配效率。信用賦能,為企業、個人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分別建立信用檔案,提高平臺公信力。服務賦能,通過數智技術整合服務資源,對內實現業務統一經辦、對外實現服務統一提供。(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發改委、省數據局、省總工會、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三)完善覆蓋全省的人力資源線下服務體系
依托現有人力資源服務體系,打造全量查詢、全時響應、全省一體的線下服務體系。
1.建設武漢核心線下服務場所。發揮武漢人力資源集聚優勢和龍頭帶動作用,在武漢市江漢區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建設2000㎡的高標準、規模化、專業化人力資源綜合服務線下載體,常態化開展線下供需對接服務。支持武漢市線上線下一體搭建人力資源供需對接“旗艦店”,增強面向全球集聚人才的能力。(責任單位:武漢市人民政府,省人社廳)
2.推動人力資源服務向基層延伸。保持隸屬關系不變,支持各地將現有線下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與武漢市線下服務機構(場所)聯網貫通,推進人力資源信息共享、業務協作、流動暢通;充分利用各地現有服務載體,積極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將線下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和群眾身邊。(責任單位:省人社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3.深化區域交流合作。建立重點區域常態化人力資源交流合作機制,共享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崗位需求和人才資源。組織跨區域招聘、人才對接等活動,鼓勵人力資源跨區域有序流動。(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政府駐外辦事處)
(四)優化人力資源公共服務
1.信息登記發布。統一登記服務需求,收集勞動者個人簡歷、求職意向、培訓需求等信息,收集企業崗位用工需求信息。區分產業、行業、地域等因素,發布企業用工崗位、政策性崗位、就業見習崗位等信息。(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省經信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工商聯、省數據局)
2.求職招聘對接。常態化組織開展人力資源供需對接、求職招聘等活動,定期組織開展“才聚荊楚”“百縣進百校聯萬企”“春風行動”等系列活動,促進基層引才、企業用工和畢業生就業精準匹配。(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團省委、省總工會)
3.靈活用工保障。聚焦新就業形態發展,加強零工崗位收集、整理和篩選,建立全省統一的零工需求池,擴大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范圍,打造全國靈活用工供需陽光平臺,推動零工市場健康有序發展。(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管局、省郵政管理局、省總工會)
4.創業孵化服務。圍繞創業者創業意識培育、創業能力培訓、創業項目孵化、創業成果落地等全鏈條,持續完善人才保障、金融支撐、產業對接、知識產權運營等服務,努力打造國內一流創新生態。(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5.公共決策支撐。加強全省及各細分行業、地域、群體就業狀況和崗位薪酬監測分析,定期發布人力資源發展指數和急需緊缺崗位目錄,為各地各部門研判就業形勢、企業判斷行業發展狀況、勞動者調整求職預期等提供參考。(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發改委、省統計局)
6.其他領域公共服務。按照積極、穩妥、有序的原則,將勞動爭議調解仲裁、職工權益維護、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以及其他涉企資質認定、資格證核發等審批服務事項,逐步納入平臺服務范圍。(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數據局)
(五)拓寬人力資源市場增值服務
1.創新數據增值服務。聚焦人力資源產業各類應用場景,對各類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分析,開發數據增值服務,生成涵蓋人力資源供需狀況、行業發展趨勢、人才流動規律的多維度分析報告。對接用工企業、金融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各類主體個性化需求,開發定制化數據產品。(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數據局)
2.提供多樣化人力資源服務。建立市場化服務項目遴選推薦機制,搭建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產品、案例展示區,上架企業招聘、勞務派遣、人才尋訪、服務外包、人才測評、人力資源培訓、薪酬創新設計、管理咨詢等多類服務產品,打造線上人力資源服務產品商城。(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數據局)
3.促進人力資源供需精準對接。根據行業分布、用工規模、崗位要求、地域偏好等信息,為企業精準匹配推薦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產品,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匹配推薦潛在客戶。規范交易規則,加強交易監管,保障交易質量,提升撮合質效。(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數據局)
4.創新職業信用金融產品。推出創業貸、人才貸等金融產品,通過“人才信用評分+企業經營畫像”雙維度評估,將人才資源轉化為可量化、可流通的金融資本,提供人才信用融資支持。探索開發“人才安業保函”等產品,降低企業人才流失風險。(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發改委、省市場監管局、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數據局、湖北金融監管局)
二、建設步驟
按照“統一設計、分步到位、動態完善”的工作節奏,有序推進平臺建設和功能開發。
第一階段:2025年底,初步構建現代人力資源綜合服務平臺整體構架,完成測試版開發上線,試運行公共就業服務和人力資源服務撮合交易等功能。
第二階段:2026年底,全面完成平臺整體功能模塊開發、測試和上線運行。接入省一體化智能化政務服務大數據平臺,構建覆蓋全省的人力資源綜合服務平臺。
第三階段:2027年底,進一步完善商業模式,拓展增值服務,服務覆蓋范圍逐步擴大至外省,為湖北、中部地區乃至海內外的人力資源供需精準對接和價值發現提供綜合服務保障。
三、配套措施
(一)組建專業化市場化平臺運營管理公司。平臺建設納入省數智人社一體化建設項目,統一設計、統一招標、統一建設。平臺建成后,將平臺軟硬件進行國有資產確權,按程序引入戰略投資者,組建專業化平臺運營公司(國有資本持股比例在51%以上),接受省人社廳指導和監督。按照科學規范、高效便民的原則,健全平臺管理運維機制,加強內部管理,規范信息發布、數據管理、合規運行、第三方服務等,切實保障平臺各方合法權益。健全平臺運營公司法人治理體系,完善風險管控、崗位制衡、審計監督等內控制度。(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省政府國資委、省數據局,武漢市人民政府)
(二)深化人力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對標國務院《關于全國部分地區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部署要求,深化人力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重點領域改革。暢通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渠道,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人員雙向流通渠道,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戶籍限制。健全人才市場化評價和薪酬制度,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優化人才服務體系,推動人才創新創業全周期“一件事”改革。提高面向全球的人才集聚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更加便利的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制度。推進省市縣公共就業服務職能轉變,厘清公共服務與經營性服務邊界,推動更多增值服務交由市場主體承擔。(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數據局)
(三)加大人力資源服務業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人力資源服務業支持政策措施,探索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支持人力資源服務領軍企業聚焦細分領域開展差異化競爭。鼓勵各地統籌使用就業資金、人才發展資金和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加大對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獎補力度。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出海”,拓展人力資源服務貿易。(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發改委、省商務廳)
四、組織保障
建立“省市共建、依托武漢、市縣聯動、市場運營”的工作機制,加強各地各相關部門協同聯動,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早見成效。省人社廳會同相關部門,從現有信息化建設經費渠道開展平臺建設。省數據局、湖北大數據集團做好公共數據歸集、開放、共享和授權運營工作,深化人力資源服務“一件事”改革,強化數據安全保障。省政府國資委、省財政廳做好國有資產確權,指導做好平臺運營公司組建等工作。武漢市依托現有資源做好線下核心載體建設、場地安排、場景應用等工作,各市州結合本地實際,做好原有系統對接、特色專區開發和線下場景應用等工作。運營公司辦公場地設在武漢市江漢區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后續按規定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措施,支持平臺基本運行和可持續發展。(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省政府國資委、省數據局、湖北大數據集團,各市縣人民政府)
解鎖千萬政策紅利,就找臥濤!全國13年專業代辦,助企業乘風破浪!
免費咨詢熱線:15855157003(微信同號)
您是否對繁雜的政府項目申報感到無從下手?臥濤科技,您身邊的企業政策顧問!我們已在安徽、湖北、江蘇、湖南、四川、陜西深耕13年,成功助力上千家企業。
我們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資質榮譽】:高企認定、專精特新、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綠色工廠等。
【知識產權】:專利申請、商標注冊、軟件著作權、版權保護全代理。
【專項項目】: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首臺套、兩化融合、大數據企業、老字號、非遺等。
【基礎服務】:科技成果評價、工商財稅、項目材料編寫指導。
為什么選擇我們?跨省聯動、經驗豐富、流程熟悉、成功率超高!
一個電話,幫您理清思路,匹配最佳項目,讓您輕松坐享政策資金與品牌提升!
機會不等人!立即添加微信15855157003,獲取2025年最新政策解讀與申報方案!